“七夕”漫說亂彈



昨天是7月31日,中国的农历七月初七。好歹前些天刚刚帮野城把电子书作好,没想到回过头来就把"七夕"给忘了,只是在晚上,才在土豆的提醒下想了起来,赶紧说了几句话,以示亡羊补牢。或许是由于澳大利亚毕竟没有这样的氛围,也是我自己恍若置身事外——即便是看到堪培拉随处可见的喜鹊,我居然也丝毫的没有想起来。只是在天涯中翻出《七月天汉清如练,兰夜私语祭婵娟——七夕节及复兴方案》一贴的时候,细细读来,才找到了一些过节的感觉。

记得在2006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的时候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发了一通感慨,现在真的到了那一天,倒显得有些莫名沈寂。白居易说:"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这个曾经美丽但又凄婉的节日,曾一度为人所忘怀,现在却通过西方情人节的方式被人们重新拾起,怎能不让人无限唏嘘?这很容易让我想起幼时第一次看到七夕传说的时候,心里是无限矛盾的,既盼着七月初七牛郎织女能够成功相会,"喜极而泣"、"泪如雨下",可又不愿七月初七真的下雨,总希望抬头能够看到鹊桥胜景。

那个年代的夏季,天空是纯净的,万星争辉,抬头望去很容易让人陷入难以自拔的宁静中,在院子中数星星,颇有些幕天席地的感觉。在那个年代,对七夕的爱情传说到没有特别的感悟,只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澄清如水的夏夜星空,可以一任遐思飘摇,纵横古今中外,穿游上古仙境。可以说,一开始只是不厌其烦的数星星,然后不知不觉睡去,醒来无数传说恍如一梦——"满眼星星"的感觉真好。

上了学才知道,很多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遥迢银河,星汉灿烂,我们更是以"汉"作为了一个民族的名字。"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这几乎把我们对银河的仰望上升到了一个图腾的地步。但敬仰之余,族人几乎又把这个图腾当作了一种拆散姻缘的遗憾,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国人的旦夕祸福观念由此迢迢星汉之中,依旧可略见一斑。

传说之美,多源于烂漫的想象和记载,于今人而言,则更多发自优美的诗词。曹丕《燕歌行》有云: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恨河梁。而《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则似乎更加脍炙人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不过相对此二首,大部分人还是对秦观的《鹊桥仙》感悟更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完全可以作为汉语入门的宣传教材,其在优美动人、深远意境和浓韵哲思方面都是佳作。无疑,原本作为席间弹唱而流传并发扬光大的词作,当然更适合于描写优美动人的传说,再配上婉约蕴藉的曲调,想必更加隽永回味,要是时光可以回流,真想听一听最原始的鹊桥仙曲。只可惜,唱过水调歌头、生查子、相见欢的故人邓丽君,也没有唱过这一首鹊桥仙。如今,我们大概只能在轶散的古琴声中微寻先人情怀了。只不知,拥有这等烂漫的秦少游,与苏小妹佳期几许?

七夕还让我想起一首诗:"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呵呵,七夕至少还是隔河而望阿,比之甚好?不过还有更残酷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二人如何相恋?大概有些偶像崇拜的味道吧?在字里行间和传说中寻找心中偶像的影子,倒也优美。不过这也颇符合中国人轮回之说,几世姻缘,不离不散,倒也很有一个不屈不挠的韧劲,此情誓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啊。而现在非常流行的,"佛说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大概也是这个味道吧?现在想想古人真是幸福,一个个才子古稀之年,却依旧有美人在侧,红袖天香夜读书,丝毫没有今人眼中的老父少妻之反惑,反而略显烂漫。例如白居易的樊素、小蛮,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哈哈,小蛮腰源出于此,看来时不时从人们嘴中冒出的"蛮腰"倒是有些滥用典故了。另一个有名的老夫少妻则大概是在当时也惊世骇俗的柳如是和钱谦益了。奈何山河破碎,身世沈浮,不说也罢。

渐渐越扯越远,还是回头说起。族人传统神话传说与节日中,端午太过悲壮,他是民族的精神和脊梁,重阳则过于沉重,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所以,比较优美的大概只有中秋和七夕,可惜人们总是给月亮的多给星星的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是描写、憧憬爱情,月的流传频率相对高些,这大概并非由于嫦娥的美名吧?或许只因月有盈亏,正合人生起伏只数,而星汉虽壮观,却隐隐只有离散之美。在白居易的《七夕》中,干脆将二者写到了一块: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这大概是关于七夕的作品中比较雄壮豪气得一首了)。

在现在看来,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均列为"民间传说",实际上,从诞生开始,传说未必处于民间,而而应该是由掌握高级文化知识的士族创造并流传到民间的。稍显意外的是,四大传说均是和情爱相关(或许是今人遴选四大传说的时候有意而为之吧?)除了孟姜女感天动地的一哭之外,四大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双飞而去,算是结果稍好,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白蛇传,则显然蕴含着一些古人万物平等的思想,这与西方神话屡屡构造出奇奇怪怪的生物相比,倒是更显美妙。只是无曲难成圆,各种传说总是曲曲折折,揪人心魄,或喜或悲,也只是一种愿望的寄托和描述罢。隐隐中还有些为七夕不平,白雪的《千古绝唱》从崔莺莺张生唱到杜十娘,从许仙白娘子唱到红楼梦,从孟姜女唱到梁山伯祝英台,独独少了牛郎织女。

此或许为一大遗憾,但想想到也释怀。族人爱情传说繁不胜数,一如庄生焦尾,一如相如文君,一如对六宫粉黛熟视无睹的李隆基(哈哈,也许还有比她大上一轮的上官婉儿?),还有"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 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还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持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此种种,倘若一首歌便已唱尽,倒有些折煞了数代红颜的相思之情了。

由"七夕"二字突然说了这么多,不觉有些累了。还是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希望构造出灿烂文化但同时也构造成无数千秋戒律、等级操守的族人,不要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一幕幕悲剧上演之后,徒然地在传说中发泄对王母娘娘和法海的不满。

[本日志由 bestfuzhi 于 2008-11-06 09:23 PM 编辑]
上一篇: 电子书:想见你原来的样子
下一篇: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文章来自: Original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七夕 乱弹 传统节日
相关日志:
评论: 4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4378
野城[2006-08-02 05:02 PM | | | 60.63.250.233 | del | 取消审核 | 回复回复[沙发] ]
怎么不给豆豆写封情书撒?
只是足下的景况,只有“君问归期未有期”搓可比拟!
这种半学术半牢骚的文章,多写也无益!

“往昔日子,我已经习惯了透过窗子看外面,有一天,屋子忽然开了个天窗,外面的景色竟然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

这种情况下,你是什么感觉?我想你是应该去找一找这种感觉的!
bestfuzhi[2006-08-03 08:09 AM | | | 203.32.87.250 | del | 取消审核 | 回复回复[板凳] ]
关于不伦不类这点倒是说对了。 难登大雅之堂倒也无妨,只不过牢骚就未必有之了。

至于情书,虽说有的时候程序上的东西还是要的,但是想想古今第一情书高手兼追女高手司马相如最后不也差点成了登徒浪子了吗?有些东西,还是点点滴滴来的好,倾泻而出未必能见真章。……不过话说回来,女孩子倒是就好这口。

至于你说的那个感觉,我觉得这只是文字的感觉而非实际的感觉。这就像我们看到“苏州”两个字,想到的多半是实际的东西,而看到“月初惊山鸟”、“大漠孤烟直”多半由于没有见过,虽然境界虽高,身临其境,却也只是文字中的意境。

感觉是不能刻意找的,但是可以隐约中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不露做作。俺的笔底从来不懒,只要有兴,一般都会写上几句,但也不能强自吟吟,失却了真实感受。

最近又开始喜读宋词,却发现读了太多却也未必好。宋词意境或雄放或旖旎,读多了容易浑然忘却现实周遭,有点沉迷的味道,这种味道只能当作一盘珍馐偶尔尝之,多了反而无益了。倘像学者般日日捧读不休,却又怕修养不足,糜烂糟踏了古人的境界了。
野城[2006-08-03 11:57 PM | | | 219.233.74.101 | del | 取消审核 | 回复回复[地板] ]
此窗非彼窗,此心非彼心.
今天我们看诗词的方式,类似于两条平行的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在互相招手致意,彼此都以为对方看到了,结局却可能会因为一个路口而越来越远。
dean[2006-08-18 06:25 PM | | | 124.163.137.104 | del | 取消审核 | 回复回复[4#]
你设计的好漂亮!!
文章写的也不错
支持你!!!!!
你这是博客么?
我觉得真好
http://deanjade.blog.sohu.com/
这是我的地址,希望过去赐教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