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说: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



在榕树下网站读沈醉天的悬疑推理故事《妖眼》,由于上班的关系,故事无暇多看,却被故事一开头引用的一段话吸引住了: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人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奖惩来决定自己以何种方式行动,因此,人既没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也没有任何的尊严,人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这段话乍看上去有点惊世骇俗,使得我不得不再网上查找了一下斯金纳的介绍(乖乖!看来俺真是孤陋寡闻了,好有名的一个心理学家,具体介绍可以在本文后面的附录中找)。

只要是言之成文并且逻辑有据的论调,几乎都是有道理的,无论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其区别在于论调的充分性,论调的立场和论调的大小。要详细获悉一个言论的正确与否,必须给定一个适用范围,就像数理证明里的公式成立条件,然后给出分析,这种分析有两种因素组成,其中一种是论据型的,提出具体的证据,这种因素的缺点在于论据或者说证据的发生条件往往并不能与你言论的条件相一致,特别是在某些混沌模糊的命题中;而另一种,则是根据分析和推理,这种推理基本上建立在前人言论,或者是已经为人们所接受的言论的基础上,他的缺点在于前人言论正确、好坏与否直接决定了言论的导向性。

所以,诗人永远比哲学家拥有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其言论的不确定性和不明了性。这使得他们两者总是处于互相批评的状态,同时,也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误解:浪漫的时候总是缺乏理性的,而理性的时候总是缺乏浪漫的。按照上一段的分析,这段话并不一定完全成立,他只在某些状态下成立。

没有更多的时间在网上寻找斯金纳给出的这一段话的具体论证和分析过程。但是,作为对一个心理学家特别是行为心理学家的尊重,和对“实践”的认识理解,本人愿意相信这一段话是正确的。

其实,斯金纳关于尊严和自由的这一段评述,其内涵和那句有名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毕竟,任何尊严和自由,其导向都是源于结果的。而作为这一不存在条件限定(其实就是可以认为是任意条件)的论述,我是这么理解的:尊严和自由并不能成为一种人的行为和品质特征,它存在着一个衡量的过程,这个衡量的过程就是“结果”。甚至,“尊严”和“自由”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结果”的因素加以考量。只不过,人都是“道学”的,喜欢道貌岸然的东西。所以,当一个人杀了人的时候,周围的人评价他,往往是先从自由和尊严上进行谴责,然后顺理成章地归结到了行动的惩罚,诸如终身监禁、死刑之类。殊不知,对于杀人者本身,其内心已经就“尊严”和“其他的可以在杀人之后所获得的利益”之间作了一个衡量,然后选择了后者。因此,“尊严”和“既得利益”之间的这种选择,导致了他最后的惩罚,因此,惩罚并不是源于他背叛了道德的“尊严”和“自由”,而是因为他在“道德,无利益,不受惩罚”和“不道德,有利益,受惩罚”之间选择了后者,所以说,人选择一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行为的后果。当然,这个杀人者也可以选择前者,因为他可能认为“无利益”给他带来的惩罚(实际上,“无利益”也是一种变相的惩罚),并不大过于杀人偿命这样的惩罚,于是,他就不会为了既得的利益去杀人。

很多时候,把人与人之间的事情拨开了讲,就这么简单,不要以为你有多高尚,只不过,你在进行行为结果衡量比较的时候,你认为“道德”给你的好处大于“物质”给你的好处而已。这是有你的心理承受力和坚忍力、心理类型决定的。

咳,把人的心理拨开了,太简单了,看来是挺恐怖的一件事情。


附录: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

    B.F.斯金纳(1904—1990)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斯金纳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曾立志当一名作家,并曾获得希腊文特别奖,他曾经试图进行文学创作,但很快,他就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作家对人的行为的理解都少得可怜,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为,他转向了心理学。
    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斯金纳还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对人的研究,他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人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奖惩来决定自己以何种方式行动,因此,人既没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也没有任何的尊严,人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
    斯金纳还将自己的强化理论推广到教育心理学领域,他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并研制设计出了新型的教学机器。在他的领导之下,新教材开始编制,教学机器也在各大中学校广为应用,一时间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程序教学运动。
    斯金纳在各个领域推销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他提出了塑造行为的行为矫正技术,不断地利用奖惩来塑造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作出好的行为,改变不良行为。现在行为主义学派的行为矫正技术仍然在心理治疗领域广为应用。
    斯金纳还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在其名著《沃尔登第二》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似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孩子从诞生之日起,就通过强化来进行严格的行为形成训练,孩子们要被训练成具有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的人,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幸福。这本书在美国极受推崇,大学生们尤其热衷于阅读此书,在弗吉尼亚州,甚至还有人真正根据《沃尔登第二》的模式建立起了一个公社。
    斯金纳在美国公众中的名声远比在心理学界的名声大得多,一位崇拜者写道:“(斯金纳)是一个神话中的著名人物......科学家英雄,普洛米休斯式的播火者,技艺高超的技术专家......敢于打破偶像的人,不畏权威的人,他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从而脱离了古代的局限。”这些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斯金纳在心理学界的贡献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本日志由 bestfuzhi 于 2008-11-06 09:54 PM 编辑]
上一篇: 自己读罢,无题
下一篇: 关于哥哥、程碟衣及其他
文章来自: Original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斯金纳 心理 心理学 尊严 自由 阅读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2906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