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刑人/The Boondock Saints
作者:bestfuzhi 日期:2007-07-02
Guy Ritchie这个家伙,因为一部《两杆大烟枪》,让我辛辛苦苦下载了《偷拐骗抢/Snatch》和《转轮手枪/Revolvr》,如果说《偷》还说得过去的话,那么《转》简直就是垃圾。又想黑色主义,又想玩后现代特色,又想混乱叙事结构,这哪是搞艺术,分明是在折磨我的眼睛和脑细胞。
看来,有的时候想有点超越还真的很难。虽然大烟枪名声在外,但是这一套唬人恐怕不能一如既往。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和《落水狗》也没有一直这么搞下去,至少人家也知道视觉疲劳,而给我们献上了《杀死比尔》。
不得已,找出一部据说很受好评的《处刑人/The Boondock Saints》(很奇怪的英文名,嗯哼?),哈哈,这个有点不同凡响,虽然风格上和以上作品很像,但是这位叫特洛伊·达菲 Troy Duffy的导演就没有玩那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反而把替天行道、私设刑场这些德与法的矛盾演绎得特别好——其实主要还是电影本身造型和风格酷,我才会想那么多的。值得一提的是,背景音乐很棒!
当然,这两个读着圣经替天行道的家伙估计就是有点扇美国法律嘴巴的意思,这一点不多做评论,有些好的电影,仅仅是吸引你看完,然后给你一点想法,让你记住,如此而已。
有点难受的是,总觉得Willem Dafoe扮演的那个聪明的警察,倒是有点故意在耍酷,而且从抓贼到捧贼的过程有点突兀,至少我觉得应该过渡的稍微慢一点。一场酗酒,加上教堂里与神父的一番交谈,使他“坚定”了帮助两个正义的爱尔兰小子惩坚除恶的信心,妈的,耍我嘛!
另外,之所以说背景音乐棒,基本是因为Willem Dafoe在解说案情的时候播放的女高音,将暴力美学诠释的恰到好处,让我丝毫没有血腥的恶心感,操!
结尾不太好,有点画蛇添足。这部电影自身的寓意与思考,我想绝不需要导演安排这么多的“采访”来提醒公众。对于暴力解决道德问题的做法,自古就是褒贬不一,对个中做法的理解,也因为个人的遭遇不同而千差万别,最好还是留点空间给观众。而导演的这个安排,让我有点扫兴,本来很好的欣赏美妙枪林弹雨的镜头的好心情全给几句话击碎了,有点不耐烦地看着字幕下那一张张脸说着不同的话,极端的、赞同的、反对的、自以为是的、毫无主见的——其实,我闭着眼睛都知道他们会说什么,导演,饶了我吧,删掉这段结尾吧!
在结尾这段采访之前,主人公们有一段对话:
—我们的惩恶之路还要走多远?
—关键问题不是走多远,而是你是否具有,足够坚定的意志和信仰来走这条路,无论他有多远。
我认为导演安排最后的采访,就是为了反衬出“除恶”之路需要忍受的不可理解和法律的不认同,所以才需要意志和信仰。但有这必要吗?
还不如安排我们的Willem Dafoe警官在进行一次道德与法律的忏悔更合适。但无论如何,我觉得其实这些对话本身,就是很好的结尾。
[本日志由 bestfuzhi 于 2008-11-06 07:03 PM 编辑]
上一篇: 2007年7月1日下一篇: 个人LOGO作品汇总
文章来自: Original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处刑人 电影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5000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